植牙動輒要花數萬元至數十萬元,因利潤豐、手術門檻不高,成為牙科必爭之地。醫改會昨日召開記者會指出,植牙爭議已躍居牙科醫療糾紛首位(37%),小至植牙失敗掉落,大至傷及神經造成下顎麻痺、麻醉風險致死。但是民眾往往因為資訊不對等、舉證困難而敗訴,呼籲政府速推「定型化契約」來管理亂象。
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指出,醫改會接獲的植牙醫療糾紛投訴,早年頂多只有1到2件,逐年增多後,去年有8件嚴重植牙糾紛;今年才到7月就已累計7件,預估全年將破雙位數,令人擔憂。
前四名的植牙糾紛依序分別是:術前評估不周、植牙技術不佳、收費契約不實、醫病溝通不良。其中又以「術前評估不周」導致手術失敗或傷害的爭議最常見。例如:誤判牙床或槽骨高度而使用過長植體,導致穿孔或神經麻痺、糖尿病患植牙後脫落,或老年心臟病患麻醉過程出事等。但這究竟是風險?還是疏失?不易釐清,加上術前評估與風險告知通常無書面證據可佐證,受害者往往求償無門。
劉梅君提醒,千萬不要認為植牙是「小」手術,以為滿街植牙診所找哪個醫師做都一樣。民眾術前仔細打聽與評估最重要。因此,醫改會參考美國植牙消費者指引,並請教國內牙醫師與牙醫系教授專業建議,提出「植牙5問(有問)有保庇」小撇步:
●我需要植牙嗎?
●植牙花多少錢?
●手術會怎麼做?
●誰來幫我植牙?
●術後注意事項?
如果牙醫師約診時可具體回答,甚至有書面治療計劃或說明書,才是值得信任的牙醫。
行政院消保處指出,先進國家例如英國,已針對植牙擬有定型化契約,包括資訊透明化、費用、風險評估、多元選擇告知、後續清潔修補等,不久前已邀集衛生署及醫改會等開會研商,將加速研擬「植牙定型化契約」或行政措施加強管理。
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指出,目前牙科已有術前同意書範本,依據該範本,牙醫師必須在術前充分向病患說明、告知相關手術風險。
至於是否要進一步訂定定型化契約?衛生署內部曾經討論過,原則上可評估其可能性,但仍需進一步與消保會討論。至於植牙價格部分,各地衛生局訂有醫療費用標準、民眾如果發現收費太過離譜,也可向地方衛生主管機關反映,調查是否有巧立名目、超收費用。
植牙牙醫診所更新時間:103.5.29